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优化本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规定自1月31日起,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已满5年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可在外环以外区域(崇明区除外)限购1套住房,以更好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促进区域职住平衡、产城融合。
从政策到市场,从泡沫到理性
说实话,这种政策也就是我们历史遗留户籍制度下敢这么玩,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真有利好就体现设计精妙了,学区,地区招生特权,山河四省就是典型的代表,竞争多残酷,一有好处,上三等优先享受,比如房价上涨周期内,投资一套房子就意味着大几十个点的收益,现在到了房地产下行周期,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该抗雷了,中三等和下三等来,还限制了必须是外环区域以外,就这你还得谢谢人家给你抗雷的机会呢。其美名曰:为了满足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合着以前的需求不合理,突然从今天开始就觉得合理了?
当然了,现阶段讨论公平与否也没有什么意义,更重要的是看政策影响,上海确实从来不缺人,从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往一线城市去,因为有更好的福利和晋升机会,这点没错,但平均可支配收入也是确定的,到了2023年有8.5万,稳居第一,但相比于房价,不吃不喝一年又能买几平米。这就是理想与现实至今的差异,有效的需求不只看基数,还得看收入水平,需求再强,房价远超居民能承担的范围,也不叫有效的需求,不能指望电池来抵抗动辄大几百万千万的房子价格。
至于一线的房地产泡沫理论只有两种解释:
1)一线资源永远稀缺,所以房价永远涨,不存在泡沫
2)一线投资属性更高,房价收入比只更夸张,存在泡沫
事实更加接近哪一个?这就涉及到一个市场定价的问题,永远稀缺中的“稀缺”,其实已经包含在房价里面了,买家看不到稀缺还是卖家看不到稀缺的本质?都在价格里面了,所以你不能说因为一线资源稀缺房价就还能涨,反倒是投机需求任何城市都是一样的,你举得稀缺,投资者也觉得稀缺,供需关系决定的价格里面在房价上涨周期里面也有投资投机性改变的价格。
算上公摊都有30/40的房价收入比能没有泡沫,只是过热的时候不去相信罢了,过热之后呢?自然是价格回归理性,70城更加接近市场真实情况的二手房价格,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环比已经无一幸免,同比也仅仅剩下一个程度,按照一些人切香肠的理论,是不是得把四个一线的位置让给成都来做啊?过热之后市场价格下降,是在正常不过的了,尤其是广州,跌幅都超过多数二线城市了,这会别又论证什么广州不算一线。
广州只是跌的更早一些,救市政策也更加密集,现在的市场可远没有到底,北京上海也开始逐渐放开限购,放松利率下限,未来不排除放松多套房的认定,刚需与否,也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增加需求,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检验城市房地产泡沫成色还在后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