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让一个国家富裕的不是印钱,因为“钱”只是虚拟的游戏币,跟你名字一样,只是一个符号,说白了,就一张纸,然后作为国家政治信用的代表,的国家不会认一张纸,不如黄金白银石油来得实际。至少这些是地球的稀缺资源。
钱印多了,只会带来通货膨胀,不会带来财富,什么是通货膨胀?国家总体财富的增多,到个人手上的也随之增多,比如90年代你月入500,相当如今的5000。
同样一条鱼,假设在90年代只需3块钱,到如今要30块,再说的夸张点,通货膨胀严重的话,你买条鱼,就要背一麻袋的钱去买,就像津巴布韦国
,要拉一车的钱去买东西,有意思~,别人一美元就能抵你一车钱,背后真相是,你这个国家的价值弱爆了。这就是“钱”的本质,一种人与人(国与国)的信任充当而已。
马爸爸说对钱不感兴趣,根本就不是指那张纸或那串数字,背后讲的是对三群人、一件事或一个事业的专注,流露的是背后底层逻辑的感慨。而被很多活在假象的人,只会盯着那张纸或数字说事,然后说是在吹牛、在装。
所以,如果一国想得到另一国的什么技术、芯片等,你直接背一袋纸去找他们,他们不会要,但凡你了解人性本质就清楚,一定是拿利益去做交换,拿煤炭、拿吃的、穿的、用的去换成美元、日元等,别人才会要。因此,靠印钱并不能让一个国家富裕。
那什么才能真正让一个国家富裕呢?
很简单,劳动剩余价值,啥意思?比如你工资1万,除开你的各种衣食住行费用,剩下来3千块钱,那这3千就是你的劳动剩余,那这3千怎么用、放在哪里,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如果是放进银行,如果国家想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拿来用的话,也不稳定,因为有些人是随用随取的。如果是鼓励消费,你把这3千花出去,花在吃喝玩乐上,也只能是收到一点点的税,如果你是出国旅游,把这3千花在了别国,那就成了别国的财富。那究竟要把这3千花在哪里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呢?
问下各位,国家是如何收集劳动剩余?
在古代某一些时期,是强行收,也就是派人挨家挨户去要,这容易激化官民矛盾,而且人工成本很高。这种方法比较笨。
后来收税就变得巧妙了,比如像春秋时期的盐,管仲
就发现了,盐这种东西是必需的,可以把盐收为国有,然后把税隐藏在盐的售价里,就不知不觉的把税给收上来了,还不会激化矛盾,还能够降低收税的成本,那到如今就是房地产。
为什么是房地产?首先,土地的成本是0,有一些土地需要平整或拆迁,虽有一定的成本,但成本非常的低,然后把土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拿土地盖房子,卖给劳动者,劳动者再把劳动剩余换成房子。
如果他是全款买房,就要拿出他过去和当下的所有劳动剩余;如果是贷款买房,也就首付款,就要拿出过去、当下和未来30年的劳动剩余。故房地产是一种很好的收集劳动剩余的工具。
如何让劳动者心甘情愿去买房?很简单,满足您的各种生活需求嘛,房子周边的各种周边配套设施,如学校呀,商场呀,医院,交通,公园等等,这些就是可以让房产升值的东西,让您生活开心舒畅,会存钱继续买,你就会心甘情愿出让更多劳动剩余。
那劳动剩余收集后去了哪里?很简单,提升国力,科研、航空、军事,然后修建基础设施,高铁、高速、电网、信号基站、水利设施、城市配套等。
本质这种关系是一种“双赢”。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提升实力后,自然城市
各种配套设施也随之发达,人们生活就更便利。
但房地产也只是收集劳动剩余的“历史性”工具。
因为它会受居民杠杆率、城镇化率、青少年人口红利的影响,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你就明白了,普通人不管你是买房还是炒房,本质都是,大多数人把财富交到少数人手里,就是把90%的人腰包里的钱转移到极少数人。而这90%的人,竟然在包装的假象(难听点叫“无知“)里面,心甘情愿地掏给少数人。
四个字:收敛财富。是无数的打工人艰辛的一生,繁荣的不是普通人民,是部分利益者。
有的人说,买房子本身就是一种公平交易呀,我掏钱,你给房,就是一种双赢呀,你情我愿的交易关系。说这话的人还活在表象。我想问下,那房子的定价,你和大众为啥不能参与定价呢?他可以说一套值几百几千万,他也可以说一套就几万块钱,不就是个玩具嘛。
那我就告诉你真相,单纯只是非必须品、或不稀缺的东西,到没啥套路,就是简单的等价交换
,像房子这种东西,尤其在我们人口这么庞大的国家,还是比较稀缺的,因此这就算是刚需东西了,那刚需的东西,人家就是拿“刚需”这个把柄来谋取利益,这是一种既得利益者的垄断。
普通人买不起房子,那他所努力积累的财富就全部是为房地产买单,成为房奴,青春全耗在这里。